汉末窦氏子_第6章 外放为官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6章 外放为官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无极小说吧] http://m.wjxs8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“父亲,我读《诗经》曾经读到这样一句,莘莘征夫,每怀靡及。《鲁诗》说,起早贪晚地干,还恐怕达不到目的,何况贪图安逸,将怎么达到呢?如果人根本不想达到,岂能达到吗?



十常侍弄权,残害忠良,身陷牢笼甚至惨遭杀害的岂止窦氏子孙?袁、杨、张等世家子弟,难道就能够幸免了吗?



我已被举荐孝廉,做了郎官,就已经是士人的身份了。士人隐居时,就像父亲一样读书耕作,修身养性;出仕为官,就为天子分忧、牧守百姓。其他的事情,大可不必考虑。”



胡腾叹了口气,也只能如此了。他决定明日去尚书台时,到吏曹尚书梁鹄那里打探一下消息,看看地方上有没有官员空缺,只盼望能早日为窦辅谋一个在洛阳之外的差事,无论是主官还是小吏,都比在洛阳安全得多。他确实老了,不再是当年那个直面强权也毫不畏惧的硬骨头。



不过还没等胡腾询问出消息,第二天,休沐在家的袁绍派人上门送来请柬,邀请窦辅到太学一起临摹碑文。细心的袁绍,甚至还准备了两辆装饰精美的马车,派了两个仆人,一个送老尚书胡腾去尚书台,另一个驾车载着窦辅与袁绍会合,再一起去到太学。



“胡君,不,绍应该称君为窦君,老尚书应当已经告知窦君的身世了吧?”袁绍问道。



他将窦辅戳破宦官左丰的事告诉胡腾,本意是让胡腾提醒一下窦辅,以免窦辅被宦官仇视,遭了毒手。没想到回家后,当时同样在场的叔父袁隗却告诉了他“胡辅实为窦辅”的隐情。不过袁隗虽然也认出窦辅,却没有声张,在家里也只是告诉了袁绍一个人。因此才有了今日的太学之约。



窦辅没有否认,袁绍又问:“十常侍跋扈,总揽朝政,连大将军与叔父都无可奈何。窦君昨日戳破了左丰的谎言,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妒恨。如此,应当早日寻一个去处,远离洛阳这个是非之地,不知窦君意下如何?”



窦辅想了想,对袁绍说道:“事已至此,也只好听从本初兄的安排了。家父任客曹尚书,故辅深知国朝边患以塞外鲜卑、西北诸羌最为严重。如有可能,愿得一凉州的差事,为国戍边。”



袁绍听后,当即应下。他知道司徒府最近也在为此发愁,宫中等待出外为官的三署郎虽然多,可大部分是权贵子弟,只想去关东富饶之地为官,凉州和并州的官员空缺依旧很多。若是窦辅想去冀州或者豫州这样的大州,他还真没办法。但是凉州就好说了,本就是苦寒之地,又常常有羌人与汉人的纷争。别说权贵子弟,连十常侍的亲属子弟都没有想要去的。



事情谈完,袁绍和窦辅也没有再去太学,而是掉转车头入城返家。入城后,袁绍先送窦辅返回住处,然后返回司徒府。傍晚,窦辅又驾驶自家那辆老旧马车,去南宫门口接回老父,将今天发生的事情告诉了胡腾。



胡腾笑道:“洛阳都说袁氏子‘爱士养名’,果然如此。不过今日这些话,想来也另有深意吧?应该是想要把你调去地方,以免关西人势大,分了关东人的权势。毕竟,除了我这个师从窦公的客曹尚书,帝师杨公(杨赐)、卫尉杨彪、吏曹尚书梁鹄、议郎赵岐,在外的还有左中郎将皇甫嵩、护军司马傅燮、河东太守董卓,再加上一个深受天子信任、颇多手书往来的汉阳长史盖勋,都是关西出身啊!”



袁绍那边很快传来消息,他被司徒袁隗看中,将要外放凉州,破例担任金城郡允街县的县长,秩俸三百石。司徒府的推荐文书不日就要递交到尚书台,只等天子批复,他就可以上任了。



允街县毗邻羌族部落的居住地,因此胡腾准备去尚书台查阅羌族相关的资料,好在客曹本身就掌管着羌族事务。但是他万万没想到,胡辅的第一次出仕,事情没有他和袁绍想象的那么顺利。



第6章 外放为官[2/2页]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