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末窦氏子_第35章 复命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35章 复命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无极小说吧] http://m.wjxs8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“张都伯,你是武威郡人士,知不知道郡内的姑臧县有一个名士,姓贾、名诩,字文和?”



与窦辅在长安阎忠处听到的传闻相符,贾诩确实是武威人,和窦辅一样举孝廉、入洛阳为郎官,不过后来因为生病,辞职回到老家休养。他在洛阳时间不长,只有少数几个郎官曾经跟他有过会面。



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,却得到了阎忠的赞赏,说他有张良和陈平一样的智谋,还特意向窦辅讲述了贾诩一次机智的逃生经历。



不过张绣的回答中,并没有提起来贾诩也曾经冒名“段颎外甥”的事情,应该是贾诩没有宣扬吧。



窦辅盘算着,从昭武回来以后,是不是再跑一趟武威,拉拢一下这位在阎忠口中有“良、平之奇”的名士?护羌校尉部基本算是个空壳子,除了主官夏育,就只剩下他这个三百石的农都尉。六百石的长史、司马都空着,找不到合适人选。按照制度,如果夏育愿意,他还可以自己征募几个从事。



但现在,还是以昭武那边的任务为重,贾诩做从事还是长史、司马,让夏育决定去吧,窦辅自认为没资格直接“安排”贾诩,最多推荐一下。



从令居到昭武,有五百多里的路途。窦辅担心夏育的出兵会对昭武胡有影响,因此给弛刑士配备了一人双马,昼夜兼程,只花了五天就到达昭武。在昭武县寺打听了一下,得知北宫伯玉和李文侯还在城外的合黎山下,窦辅将弛刑士安置在县内,只带了张绣一个人前去寻找。



在人前,张绣只是俯身领命,但出城后,看着身后越来越远的县城,他还是忍不住问窦辅:“都尉,前一次去湟水,您让弛刑士都穿戴铠甲、又人手一架臂张弩,为什么这次只让下吏跟随?昭武的义从胡虽然只有几百户,但是要杀我们,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啊。”



窦辅稍稍放慢马速,和张绣并排而行,对他说道:“我虽然不是凉州人,不了解北宫伯玉和李文侯,但是和北地郡的盖太守请教过,他非常熟悉凉州的羌胡各部落。北宫伯玉行事果断,但是没有长远打算;而李文侯恰恰相反,他眼光长远,却性格懦弱。这两个人在张掖迟迟没有动静,说明他们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知。



叛乱之初,我与夏公乔装打扮,带领杂胡部落混入滇雄的军队,在城中策反了金城郡兵和护羌营,而后又蒙蔽李文侯、潜入郡守府,救出了陈太守和边从事等人。允吾被收复后,滇雄自杀,昭武胡和先零羌就此反目成仇。



如此,原本还可以各自为战。但是湟中义从胡已经重新归顺大汉,加上北地、张掖和护羌校尉部三方出兵,共同平定先零羌。这时,昭武胡孤立无援,只能回归大汉。”



张绣恍然大悟,又补充道:“叛乱三方,河关贼和枹旱贼已经被赦免,只宋健一人自杀抵罪,而先零羌为首谋,罪责深重,必须严惩。唯有昭武胡,既没有卷入前护羌校尉冷征的刺杀案,也不是叛乱的始作俑者。只要大汉稍稍宽容些,他们一定愿意归降。都尉,我说的对不对?”



窦辅赞叹道:“你说的一点也不错!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一定等着我们呢!”



第35章 复命[2/2页]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