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代十国那些事_第94章 一场造反 要了李嗣源爷仨的命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94章 一场造反 要了李嗣源爷仨的命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无极小说吧] http://m.wjxs8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此时的李从荣正翘着二郎腿,哼着小曲,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,等待着康义诚的会师。



发现端门已经被关闭,李从荣的士兵便开始攻打左掖门,从门缝中看见朱洪实正率兵赶来,急忙向李从荣报告。



李从荣得知此事,吓得赶紧扔掉了手里嗑着的恰恰瓜子,穿上护心铁甲,开始调试弓箭。还没等他拿出剑鞘,朱洪实的兵都冲过来了。



“英雄不吃眼前亏,不可沽名学霸王。三十六计,我还是走为上吧。”李从荣赶紧丢下剑鞘,带头逃跑。他的手下一听皇帝没死,谁还敢跟着他作乱,便立马做鸟兽散状。



可是,天下之大,又能逃到哪里去呢?皇城使安从益在床底下找到李从荣和他的妃子刘氏,乱刀砍死,并把他的儿子也杀了。



听说李从荣被杀,李嗣源很是伤心,差点儿从床榻上掉下来,病情因此加剧。李从荣有一个幼子,因李嗣源很喜欢这个孙子,所以养在宫中。众将要求杀掉他,隔辈亲啊,李嗣源哪里舍得:“这孩子无罪啊!”



可不斩草除根,众将士心里不安呢,前前前朝唐玄宗李隆基都保护不了杨贵妃,李嗣源又如何保得了亲孙子呢?怕引起兵变,李嗣源最终还是把孩子交给了众将士。



经过这一场骨肉相残的悲剧,李嗣源精神崩溃,连续几天都在偷偷抹眼泪。



李从荣死后,最年长的儿子要数李嗣源的三儿子——宋王李从厚,李从珂虽然时年五十岁,但毕竟不是亲生的。有些话,领导也只是当时用得着你的时候,说说而已,先给你画个大饼,事后是不会认账的,认真你就输了。



不知道最亲近深爱着的情人、知己之间是不是也是如此?



时光不语,终究能回答一切!



李嗣源知道自己不行了,便派人把李从厚召回继位。李从厚得到诏书连夜赶回洛阳,这时,李嗣源已经死去三天了,终年六十七岁。李从厚在灵前继位,追谥李嗣源为明宗皇帝。



虽然戎马半生、目不识丁,奏章还需要别人念给他听。可是,所有的所有,都不妨碍李嗣源是一个好皇帝,他是五代时期一位难得的明君。



从高龄登基到匆匆离世,李嗣源在位七年时间。前文也多次提到,这七年时间,他做了太多太多的勤政爱民的好事情;这七年时间,也是中原地区老百姓难得可以休养生息,过上安生寻常小日子的七年。



笔者个人很是欣赏李嗣源身上那种对百姓的悲悯之心和宽容,还有他那作为一个大老粗的节俭和谦逊。所以,在写他这一执政时期的时候,投入了大量的笔墨。



据不完全粗略统计,五代的53年时间,一共走马观花似的换了8姓13个皇帝,平均在位不足四年。这一段并不算著名的乱世,留给后人深刻的印象和资料其实并不多,甚至,后人对这段时期最多的评价就是“不了解”“乱”“杀人如麻”“皇帝多”这些简短词语。



我们也都知道,五代时期的皇帝多残暴嗜杀,特别是杀人魔王朱温。客观来说,一生征战沙场,后期登上帝位巩固政权,李嗣源杀人怎么可能会少?但是,对于最底层的穷苦无产阶级老百姓而言,我想,李嗣源还算是一个不错的皇帝。



老百姓的要求往往很简单,就像是最近的电影《隐入尘烟》中那样,无论多么命运和岁月给了他们怎样的不公、艰难和厄运,作为“小人物”的他们也都心怀希望、顽强抗争,在尘埃中辛苦而卑微地活着,在那些黯淡无光的日子里,在一复一日的耕耘中,去迎接那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,让生活一点一点像样儿起来,把贫苦的生活过得温暖起来。



他们只希望过个平安寻常的小日子,农夫,山泉,有点田,即可。这个要求并不高,但并非每个最高层领导都能做得到。



第94章 一场造反 要了李嗣源爷仨的命[1/2页]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