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代十国那些事_第116章 孝顺干爹的典范“儿皇帝”的治国之道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16章 孝顺干爹的典范“儿皇帝”的治国之道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无极小说吧] http://m.wjxs8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好不容易平息了魏州叛乱,石敬瑭赶紧在空隙中大喘了几口气。想想自己还真是不容易啊,不惜割让土地换取“契丹老爹”的支持,打下来这片江山。结果呢,现在天天是既要收拾李从珂留下的烂摊子,还要提防那些个藩镇伺机生事,更要天天想办法讨好契丹老爹。



他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,偷偷感慨几句:“男人就是累男人就是累,地球人都知道我活得很狼狈。”



看到皇上整天愁眉不展、忧心忡忡,身兼宰相、枢密院、翰林学士三大要职的桑维翰甚是揪心:领导不开心,自己也就跟着不开心。



于是,桑维翰埋头钻研数日,阅读大量的调查报告,搜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,他以前瞻三十年的独特眼光,起草了《后晋发展历程回顾与新时代发展战略研究》,赋予了后晋新要求、新定位和新目标,提出了“五项治国理政基本方针”。



一是对内力主削藩,革除民弊。目前,对中央政权威胁最大的是各地藩镇,而非契丹。在藩镇没有威胁到国家领土统一和主权完整的时候,要推诚心、弃旧怨,安抚好各地落镇,用宽容之心感化他们。对于那些反叛中央的藩镇,一定要态度强硬,予以镇压。这一点,在石敬瑭第一次想跑路的时候,桑维翰对藩镇多骄的强硬态度就已经体现出来了。



二是对外忍辱负重,务实外交。后晋建国得益于契丹的支持,目前国势不强,藩镇跋扈,要用谦恭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去侍奉契丹,坚持与契丹长期修好的外交方针不动摇,保持大局稳定。



三是整顿军队,训练士兵以修武备。“宁可备而不战,不可战而不备”,要以赢得战争胜利为着眼点,加大军队训练的难度强度,从难从严训练。要最大限度地缩小训练与实战的差距,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,在艰苦严格的训练中摔打锻炼军队。



四是重视农业生产,务农桑以实仓禀。农业、农村、农民问题,始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。要尽快恢复战后的农业生产,鼓励老百姓开荒种地,力争实现“家家丰足,仓库盈溢”。



五是繁荣经济,通商贾以丰货财。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,优化营商环境,疏通商品流通渠道,盘活市场经济,进而促进商业繁荣,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

虽然桑维翰有卖国之嫌,当初用一场哭诉换来耶律德光的支持,成就了一个“儿皇帝”,丢失了一片好河山。但是,他治理天下的才能还是相当不错的。



作为石敬瑭的头号心腹和肱股之臣,他与石敬瑭的关系,相当于敬翔之于朱温,郭崇韬之于李存勖,安重诲之于李嗣源。



桑维翰的治国之才也得到了宋太祖赵匡胤的高度认可,甚至欧阳修与司马光对他的评价,也都很是温和。一直到了民族意识高涨、理学兴盛的南宋时期,对桑维翰的批判才日渐加重。



对于桑维翰提出的“五项治国理政基本方针”,处于困境之中的石敬塘是如获至宝、照单全收。



第116章 孝顺干爹的典范“儿皇帝”的治国之道[1/2页]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