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代十国那些事_第117章 我证明他是自杀的 新仇旧恨一起算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17章 我证明他是自杀的 新仇旧恨一起算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无极小说吧] http://m.wjxs8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准备退休?门都没有!这时候,有个人已经在暗中盯了他很久了。



没错,此人正是“talkshow之王+银鸟奖最佳影帝”杨光远。



话说范延光和杨光远之间,也是积怨已久的。早在石敬瑭造反的时候,杨光远和张敬达奉命前去晋阳平叛,被契丹军围在晋安寨长达四个多月,人吃土,马吃粪,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啊。



当时,李从珂派范延光前去救援,结果他心怀鬼胎,迟迟不肯支援晋安寨。一直等不到援军的杨光远才会意志动摇,杀了张敬达投降契丹,这一生都背上了叛徒的骂名。往日的同僚们嘴上不说,实际上心里面都瞧不起他。



后来,范延光在魏州叛乱,石敬瑭派杨光远挂帅出征。范延光躲在魏州城内一年多不出门,硬是让杨光远拼命攻打了一年多。结果最后,这家伙自己乖乖出来,缴械投降了朝廷,让杨光远这位征讨总司令一年多来只是“打了个寂寞”。



新仇旧恨都是表面现象,事实就是,杨光远早就对范延光的家产垂涎三尺。于是,他给石敬瑭上奏说:“范延光这个人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奸臣,好好的汴梁不住,非要回老家,恐怕是想逃到敌国吧?今天陛下若是纵虎归山,他要么会北上塞外,要么会南下淮南,对我们都是不利的,建议朝廷尽早除掉此人,以绝后患。”



石敬瑭没有同意。杨光远又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,让范延光迁到洛阳住,在朝廷的视线范围之内,石敬瑭同意了。



此时的杨光远虽为洛阳留守,还挂职兼任着河阳节度使呢,他的儿子杨承贵代替他在河阳打理一切事务。范延光迁到河阳不久,杨承贵就带兵包围了范宅,要求他自杀。



“可笑得很,皇上曾经赐我铁券,许以不死,你们二人有啥权利让我死?”范延光也是不服气。此刻的他却忘记了,自己手上早已没了军权,而且还有一大笔钱,更是住在仇家的地盘上,可能又是梁静茹给了他勇气吧。



“废话少说,皇上让你去迁居洛阳,赶紧的,别磨磨叽叽!”



“那得给我一天的时间,总得容我收拾下行李吧。”



谁料到,第二天,天刚亮,杨承贵就再次带兵包围了范宅,用刀架在范延光脖子上,强行将他带走。经过黄河浮桥时,杨承贵来个“一不留神儿”,将范延光推入河中,又扔下去几块大石头。



事后,杨光远上奏石敬瑭:“范延光觉得自己愧对于朝廷,在搬家的路上,跳河自尽了。”



不用调查,石敬瑭也知道到底是咋回事。但一个是赋闲太师,一个是跋扈军阀,怎么处理不是显而易见的吗?石敬瑭再一次选择了隐忍:范延光已经死了,没有必要为了个死人再去得罪杨光远,明显不划算啊。



所以,石敬瑭没有再追究此事,只是在心里面默默替老伙计叹息两声,曾经这个和自己一起叱咤风云的老家伙、盘踞魏博的江湖大佬,最后竟然落得如此下场……



这一次,杨光远发了大财。我们前文中提到的那笔受了诅咒的财富,完成了“董温琪—秘琼—范延光—杨光远”的传承链条,全部进了他的口袋。范延光也成为这笔不义之财所害的第三将。



老传统,盖棺定论,我们总结一下,范延光是有不臣之心,但是他却没有称帝之能。而且,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,他杀人越货,得到本不属于自己的这些财物,最终却也因此而死。



第117章 我证明他是自杀的 新仇旧恨一起算[2/2页]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